设计作品案例
中文 | EN
2016
设计、匠人与自我表达
《围城》的结尾之句这样说:“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对人生包涵的讽刺和感伤,深于一切语言、一切啼笑。”从域度多年前啼声初试,至今已十五年有余。作为设计行业内的一份子,我们还一直在思考设计究竟是什么?

也许很多人并不察觉,传统的价值取向和处事方式在深刻地影响我们,禁锢了我们的思维。设计行业并不能幸免。你会发现,很多设计出奇的雷同,朋友的家也大同小异,那是因为90%的设计公司都以所谓流行的风格、表现手段或是设计标准去对待空间。工厂化的思维出产的必然是没有想象的“产品”,也直接导致了一大部分人对设计,甚至是自己的家都没有想象力,只是人有我有罢了。

所以,我们强调“每个人都有表达自我的需求”。表达无分对错,即使有的客户喜欢家里一进门就是钢琴,还是手作装置又如何?我们总会尊重设计和需求。就像喝水的器皿也不一定非得是杯子。只有通过需求表达,我们才能更贴近设计的本质,重新找到设计与生活的链接——丰富的想象力,让想象力引领自我的个性展现。

弹指一挥间一年又过去了,2016踏上的是又一段新的旅程。感叹之余,我们无疑还是要将自身的力量发挥得更大,包括对行业、客户还是员工的影响。所以我们的行为、追求,乃至小小的一个设计方案,依然秉承着“每个人都有表达自我的需求”的理念。从我们所做的一切,从每个细微之处都始终期望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。感谢时间沉淀了我们品格中必须有的匠人之心、踏实之行和设计之情。

2014
顺势而为
域度设计的创办史和发展史,大家知道域度是怎样一路走到第十二个年头的?其实真的没有太多刻意的计划和远大的目标,一切都来得很自然。顺势而为,这是我最近的“口头禅”。

域度设计是2002年初创立的。以前并没有现在所谓的“室内设计公司”,有的都是在一些工程公司属下的设计部,而公司的前身其实就是集美设计工程公司属下的设计部。千禧年之后,国内社会及设计行业都发生了一些变化,自然而然就想独立出来,和几个拍档一起纯粹地做设计。哪里有多想公司名的噱头,不就是一伙八个人每人想3个名字,投票决定的,这也是缘分,“域度”就一直沿用至今了,而域度的团队仍然保留着当年那份随和亲切,我很看重感情,互相尊重是工作的大前提。

最开始的时候,域度只是很小的工作室,大家都没有“设计费”这个概念,依靠工程费用拉上补下来维持设计成本,到2008年我们才开始将设计费正式划进独立收费项目。那段时间结交了很多客户和朋友,大部分都一直支持域度到今天。

连最基本的“口粮”都是顺势而为,就更别谈公司组织架构了。一路走来,我没有很远大的计划,而是很享受摸着石头过河的乐趣。可能因为这样,我们整个团队的幸福感挺强的,在遇到困难的时候,不会将所谓的“危机”放大,只用5%的时间去烦恼,剩下95%时间用来解决问题。

我们没有什么“大计”,但有自己的原则和方向。我坚信设计是磨出来的,没有捷径,我同时希望同行看见我们正在花时间做好设计,即使无法影响别人,我也会坚持。就像近年涉足酒店设计,也是顺势而为的结果,或者说还是过程,其间并没大肆宣传。我们不太愿意将自己包装得太花巧漂亮,因为我认为好的设计就是溯源和求真,就如一组好的音响,并非眼前一亮的,而是要细细品味。

2013
横空出世了个室内设计
国内和国外的“设计系统”其实有很大不同,而“室内设计”这个名词,在国内出现不过三十年。其实,自建筑的开始,室内的发展即同时产生,可以说,室内设计史也就是建筑史,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出来的,国外的室内设计专业也基本上并入建筑设计专业之中,所学习的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再创造。

而在国内,位处时代发展前沿基地的广州美术学院,到七十年代还没有“设计”这个学科,当时只有工艺美术。一直到1984年,社会上开始才冒出了“室内设计”行业,我算是南方第一批室内设计的从业者,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——教师。我们这一批人通过社会实践,开始探索室内设计这门科学,室内设计专业也就由此诞生,其前身就是广美设计系的装潢和环境艺术专业。

可笑的是,实际上当时大众所理解的“室内设计”,却是变了味、畸了形的“装潢装修”,这与当时从香港流传过来的参照系不无关系。也就是说,从中国高等学院走出来的大部分是工程师,而一旦走入社会实践中,需求的却是设计师,偏偏大家都不知道设计是为建筑内部“量身定做”的过程,而非内容或结果。身为设计人,这样说虽然很无奈,但这在当时却是不争的实事。正正因为没有成体系的理论支撑,“先天不足”的中国室内设计行业走到今天仍然混沌不清,也没有真正的大师。不过,也正是由于并未“窥得其堂奥”,越往前走,边走边摸索设计的规律,我反而越发现它魅力无穷。

当下的广州
与北京、上海相比,创意产业在广州的起步更晚。仅在近两年,一些模仿的实体才陆续出现,如旧厂房改建的创意园区。

然而,这些“模仿的实体”并未成就多大气候。

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:广州是一个“文化沙漠”。

真的是这样吗?

有没有人真的思考过,本土的广州人究竟需要什么?

广州人尽管务实,同时却也最具有能够包容多样文化的特质。

不是广州人不懂文化,而是这些照搬过来的所谓“创意文化”,缺乏广州本土元素的渗透,所以无法在本土生根。

2011
欧游略影
在巴塞罗那火车上看到的阳光、田园、村屋


在巴塞罗那逛街、看书。


我们在米罗的书前面驻足良久,后来就有了某个样板间主卧的灵感


去年这个时候,我们一起,在欧洲。看教堂、赏名画,在街道间闲逛,累了坐在路边咖啡馆写生。


我问,圣家族大教堂到底何年何月才会真正建好?你说,横街窄巷里头的涂鸦,充满了喜怒哀乐。


我们围着一堆紫色的墙拍照,上面的涂鸦、广告便利帖都成了模特。


海边公园和西班牙现代装饰给我的印象不住呈现于纸上。于是,有了这些照片和手绘。

创意产业在中国
“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,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。”这句从美国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,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。

在“谷歌”上搜索“创意产业在中国”,你会发现有67,400,000条相关的链接。在翻阅报纸杂志,浏览网站时,曝光最多的词一定有“文化创意产业”。

1997年5月,英国首相布莱尔(Tony Blair)为振兴英国经济,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,首次将创意产业理念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提出。英国官方已经创意产业做了比较清晰的划分,由13个创意门类组成,具体包括:广告、建筑、艺术和古玩、工艺、设计、时尚设计、电影和录像、软件、计算机和计算机游戏、音乐、表演艺术、出版、电视和广播。英国也是在众多西方发达国家中率先提出一个新兴的产业模式——创意产业。

然而,创意产业目前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。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,这个概念的产生也不到10年。

2011年的启思
从2011年元旦前后起,黄劲就一直说“M.HILL”的概念。首先,M.HILL,是在全方位的时尚和艺术角度引领人们,审视周遭的生活元素,这生活元素是人们生存所接触到的衣食住行等等,要意是给人们以高品位的角度审视/欣赏人类的空间。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师出身,黄劲已经从室内空间的艺术创造脱颖而出,孰意在整体的、全方位的生活空间引导社会的时尚触角,这是社会责任感使然,是个人的破壳。

2010
经营术的思考
《佐藤可士和的经营术》浏览了一下,发现每天看报、剪下相关的新闻交创意总监,以便全面的了解社会现实状况、以及客户的相关信息很有作用,这点,很好。

但是,由于我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,会加重社会学的现实性,与设计行业的思想境界会有冲突,因此,共鸣之处会有异。

诚然,这样才改变了艺术人对经营实体的软肋。我们的公司,不是佐藤的小规模、而是综合型小企业,因此,可借鉴的是作为设计室的运作部分,而作为企业的部分,必须考虑设计室以外的部门的运作,所以,创意总监应该兼名为总裁。

© 2001 - 2024 Ideation - All Rights Reserved